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398篇
科学研究   75篇
体育   104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也是一种评定空间智能的重要标尺。文章结合实证研究,阐述了相关心理旋转的经典性研究、客体再认研究和动力表征研究,并从神经机制、性别差异、可塑性及失重条件等几个方面着重探讨了心理旋转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562.
陈彤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2):99-101
从人的文化生存环境、人格培养、右脑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音乐教育的功能,认为音乐教育具有完善健全的人格、开发右脑的功效。同时,阐述了音乐教育可以架起逻辑与情感的桥梁,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3.
本文论述了音乐与开发人的智力关系。音乐学习能有效开发人的音乐脑,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音乐脑的开发应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564.
文章首先总结了推动学习科学从学术研究殿堂走向课堂教学和教师教育实践的三个关键因素:一是脑研究技术及其研究成果的爆发式进展,二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三是新时代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生态重构的现实需求。随后,文章阐释了学习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变革之间“转化者”的角色,并介绍了四位先行者。最后,文章分析了“应用学习科学改进教学策略”课程,提出教师教育MOOC在“互联网+”时代所承担的新型“转化者”作用。  相似文献   
565.
时间知觉的脑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时间知觉的脑机制的研究结果出现了定位论和非定位论的研究趋向。支持定位论的证据主要集中在小脑高级功能区运动计时特异化作用及基底神经节分泌的多巴胺对时间知觉的作用;支持非定位论的证据主要集中在脑损伤、脑成像研究中关于多个脑区整合作用机制以及多种神经递质在计时中的作用。上述两种趋向是基于时距长短不同所致,比如对秒以下计时加工的部位在小脑高级功能区,而加工1秒及以上的时距则涉及多个脑区及神经递质的整合作用。时间知觉之脑机制研究正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566.
论脑科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些年来,脑科学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领域,不仅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解释与理论支持,而且给教学的变革和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冲击。正是由于脑科学研究成果的引入,使教学论的研究逐步建立在脑科学的基础上。脑科学研究的进展又使教学冲出了传统教学的藩篱,对现代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下的教学研究应该更加充分地建立在脑科学研究成果基础上,教学实践亦应充分地吸取脑科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67.
对听觉障碍人群的认知机制及脑功能成像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探讨人脑在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对听觉障碍人群皮层可塑性研究的新进展 :(1)早期听觉剥夺对跨通道重组织的影响 ;(2 )晚期听觉剥夺对通道内重组织的影响 ;(3 )对脑内重组织产生机制的解释 ,包括跨通道重组织出现的时间与不同神经系统发展敏感期之间的关系 ,以及跨通道重组织的神经机制。这些研究为听觉障碍人群的康复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68.
在功利主义教育观的指导下 ,教师素质结构中强调的是认知素质 ,这不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要求教师认知与情感平衡发展。因而 ,教师要注重良好情感智力的养成。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良好的情感特征 ,二是表达情感的技能技巧的培养。  相似文献   
569.
"节奏策略"的原理与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综述了体育运动领域内关于"节奏策略"的文献,普遍采用的节奏策略主要有4种:1)全冲型;2)慢起型;3)匀速型;4)变化型。但许多实证研究表明,在这些策略类型中并不存在一种最佳策略,最佳的节奏策略只是针对具体的比赛类型和具体环境以及个体。但许多学者认为,尽管运动员们在不同类型的比赛中会采用不同的节奏策略,但这些节奏策略的产生或变化的潜在原理很可能是相似的,即促使某种节奏策略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很可能是当事人对比赛终点(Endpoint)的认知和经验(Knowledge)。这种认知和经验的产生可能是通过一种"内部时钟"来完成的。大脑会结合当事人对终点的认知或经验和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等信息,计算出一个最佳的节奏策略。研究表明,在不同的节奏策略中,主观努力感觉(RPE)的值随着运动进程有增加的趋势,但它是一种"量子单位"的变化,同时,其他心理因素也应该考虑进RPE在运动中变化的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570.

This article considers how teachers can begin to reconcile their value for creativity with a pedagogy that supports it. First, teachers’ experiences of finding themselves caught in the middle between valuing creativity and helping students conform to the constraints of the classroom are considered. Next, the role that constraints play in creativity is discussed. Finally, a new way of thinking about creative expression, called ideational code‐switching, is proposed. Ideational code‐switching represents the ability to move between intrapersonal creative interpretations and interpersonal creative expression. The article closes with suggestions for how teachers can support students’ ideational code‐switching and thereby encourage creative expression in their classro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